中國式現代化呼喚城鄉融合發展,教育是重要支撐力量。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市將“教育融合”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優先選項”,突出市域統籌、市區聯動,舉全市之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優質學校,助推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一、抓城區也抓鄉村,系統性做好頂層設計

改變以往城鄉學校結對相對松散的工作運行方式,在各區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按照“位置相近,規模相當,供需相適”的總體原則,緊扣鄉村學校所需、優質學校所能,遴選79所城區優質學校(均為中心城區或新城區城關地區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與242所鄉村學校(所有鄉村學校)結對,組建“1對1”“1對N”緊密型教聯體,旨在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教育差距,持續提升學生和教師獲得感、家長和社會滿意度。
二、派教師也派干部,嵌入式優化師資配置

改變以往城鄉學校結對相對固化的教師支教形式,由派出優質學校的區教育局選派1名在編在崗副校長或校級干部,到結對鄉村學校所在區教育局基教科掛職副科長,負責督促各優質學校落實結對任務,協調鄉村學校做好結對銜接。各城區優質學校選派1名在編在崗副校長或中層干部掛職結對鄉村學校教學副校長,負責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緊盯學校教育教學各環節;選派700余名市區專兼職骨干教師到鄉村學校擔任各學科教學指導教師,負責開展教學指導和業務培訓,組織教研活動,帶動團隊提升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
三、同教學也同教研,全周期推動一體管理

改變以往城鄉學校結對相對單一的教學管理模式,在結對周期內聚焦全面縮小城區學校與結對鄉村學校各學科教育教學質量差距,圍繞解決教學設計、學科實踐(實驗)、跨學科主題學習、大單元教學、作業設計等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同上一堂課”、聯合備課教研、學業質量分析、考試命題研討、教學基本功交流、管理經驗分享、課題研究等方式,實現結對城鄉學校課程體系、教學計劃、學生作業、考核評價“四統一”。
四、連線下也連線上,個性化共享數字資源

改變以往城鄉學校結對相對有限的資源共享質效,利用武漢教育云平臺建設城鄉教育一體化專區,推動結對學校規模化、常態化應用數字教育資源,提高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校管理、教育評價方面數字資源應用效率,推動數字資源共享共研共用。截至目前,專區發布工作動態312條,開展同上一堂課271節,組織聯合教研87次。在應用過程中,根據新需求、新場景,豐富、拓展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并持續迭代更新和優化。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