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是她肩負的使命擔當
“堅守理想,用心前行”
是她奉行的職業操守
“守正創新,與城市共生長”
是她追求的人生目標
近日,市總工會授予武漢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中心技術負責人、省政協委員陳偉“2023年度武漢市女職工建功立業明星”榮譽稱號,以表彰她在工作中勇挑大梁,在武漢市功能區規劃、城市更新、生態保護利用、土地資源資產等領域銳意創新、辛勤耕耘,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武漢實踐中發揮的突出作用。
既要堅持理想又要腳踏實地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是自然資源規劃人的使命和擔當。在陳偉看來,一名好的規劃師,不僅需要過硬的技術實力,還要有超強的貫徹執行、統籌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要心懷規劃理想,對國家戰略、省市發展要求學習貫徹,對國內外情況深入了解,又要腳踏實地,對自己城市情況精準把握,保持對自身知識體系和技術的迭代更新。
2013年,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進重點功能區的建設總體要求,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領導下,陳偉帶領中心團隊以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為試點,率先開啟重點功能區規劃實施的探索。面對市場的不斷變化,她和團隊堅守功能區建設方向和心中的規劃理想,統籌協調解決規劃、設計、建設各環節中出現的各專業、各條塊之間的銜接和矛盾交叉問題,創新提出“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儲備、統一建設、統一招商、統一運營”的“六統一”功能區實施模式,最大可能地保障規劃藍圖“不走樣”。
目前,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的規劃藍圖正逐漸變為現實,多家全國性金融保險和龍頭企業入駐,該區域已成為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的重要承載空間。
“為人民做規劃”轉向“與人民一起做規劃”

陳偉認為一名城市規劃師最重要的是保有人文關懷精神,在城市更新中將“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市民是城市的真正主人,要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意見。規劃師要從為人民做規劃轉向與人民一起做規劃”。在編制《中山大道街區復興規劃》的過程中,陳偉帶領團隊多次與居民開展交流,收集期望和建議,邀請他們共同參與規劃設計,共同留住城市記憶。
在她的主持下,規劃除了保留老建筑風韻以及漢口老品牌的這份“舊”,還增添了不少“新”。三德里的街頭綠地、家門口咵天的太婆、吉慶街的趣味群雕……處處透露年代感的情懷符號。這些精心設計的街道公共空間,讓駐足其中的市民擁有充分的舒適感和安全感。“中山大道改造的示范效用,不僅將規劃人的理想照進了現實,更重要的是喚醒了普通市民對城市的熱愛”。該項目也獲得了第52屆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規劃卓越獎”。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

近年來,陳偉積極投身到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強規劃、搭平臺、促實施”三大生態保護利用行動中。她帶領團隊主持完成了《武漢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和多項區級生態修復規劃,積極探索生態價值實現的路徑、空間與機制,強調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由陳偉主持完成的《武漢金銀湖地區保護與利用規劃》,從生態保護與利用的角度,思考湖與人、湖與生物、湖與城如何和諧發展,打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韌性和活力的湖區。該項目榮獲第59屆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規劃卓越獎”。
強化主動服務意識 讓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在土地資源資產利用領域,陳偉以創新性的工作成果和靠前服務意識,為全市土地資源資產的高效利用、重要項目的盡快落地,做好技術服務和要素保障。
她帶領技術團隊高質量完成了武漢市全域類型的地價更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專項改革政策研究等工作,受到自然資源部的高度肯定,為全市土地市場建設、強化土地資源資產權益保護提供了技術支撐。
堅持規劃引領,堅持服務提效,是武漢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中心規劃師團隊的工作追求。在工作中,陳偉和中心團隊堅持靠前服務,主動對接項目單位和轄區政府,提供“全周期技術服務”,為項目早落地、快落地保駕護航。
一張規劃藍圖繪到底,陳偉和她的團隊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將規劃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未來,陳偉將帶領團隊繼續妙筆生花,以創新的理念、嚴謹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上,描繪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