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市委外辦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立以來,持續聚焦理論學習、業務提升和調研實踐,以實際行動著力打造外事青年“學思踐悟 篤行實干”品牌,已成為該辦青年提升政治素養、增強業務本領、踐行外事為民宗旨的有益載體和展現外事風采的重要平臺,為武漢外事工作現代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注重制度建設
2020年市委外辦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立之初,制定了《市委外辦青年學習小組學習制度》《青年學習小組的主要職責、人員組成及目標任務》等規章制度,完成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組織架構工作。
夯實工作機制
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優化工作體系,按照處室職能和干部語種成立各分組,構建了由機關黨委統一領導、組長牽頭抓總、各分組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小組和處室的對口聯系制度,形成自驅、協同、聯動的青年干部理論學習機制。
做好學習規劃
結合該辦年度重點工作制定學習任務清單。疫情期間,學防疫政策、人員轉運流程、隔離點管理。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學二十大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各語種譯文,加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論。不斷重視培養青年理論骨干,放手讓青年干部在各類理論研究、學習宣傳、實踐活動中挑大梁。
用好外事業務的“工作陣地”
針對不同語種、不同業務青年干部需求,量身定制、因人施策,提供不同語種、不同工作性質的分眾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學習產品,同時推動學習小組跨業務、跨處室、跨語種開展主題聯學。
用好青年干部的“掌上陣地”
建立互動式網絡學習群,廣泛開展線上學習,規劃理論學習計劃,分享黨和國家、省、市時政資訊,交流翻譯成果和心得,研討專項翻譯課題,解答疑難點問題,組織參加“二十大”網上知識競賽系列活動。
用好社區的“下沉陣地”
組建“外事青年志愿服務隊”常態化下沉對口聯系點社區,參與疫情防控、醫保問題答疑,開展涉外領保宣傳和公共衛生清掃,扶助貧困家庭,協助開展街區英語標識翻譯和糾錯,為國際化社區建設建言獻策,使青年干部在社區活動中不斷唱主角展風采,實現理論學習和實踐在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創新學習形式
以視頻學習替代傳統的紙質文件學習。在“外事青年接力講”活動中,組織觀看了總書記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及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頻,用原聲和原場景加深學習印象,調動學習視聽感官,推動理論學習“可視化”和“無紙化”。
創新話語體系
引導青年干部在學習交流中既要講清楚理論原理,更要講明白方法和運用,在學習活動中少一些“大道理”“空框架”,多一些“真理論”和“好方法”。組織青年干部聚焦習近平外交思想學習體會、基層掛職工作經驗和清廉機關建設交流所思所悟、所干所獲,彰顯市委外辦青年干部擔當新使命、履行新職責的精神面貌和青春活力,切實將理論學習轉化為工作實效。
創新活動方式
在開展“黨建促發展 建功新征程”讀書演講比賽中,創新使用二維碼現場公開投票,第一時間顯示投票結果,省去繁瑣步驟。在外出調研活動中采取線上報名,電子打卡的方式統計人數并優化車輛和行程安排。運用數字化手段讓青年學習“便捷化”“輕量化”。
宣講外事理論
積極發揮青年干部的外語特色和外事禮賓方面的業務專長,在各類活動中將外語作為理論學習和宣傳的重要工具。在全市的“青年接力讀”活動中,使用雙語誦讀習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上的主旨演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關先進理念的國際傳播貢獻力量。
多種語言進社區
將外事干部的國際視野和外事知識反饋群眾。在社區國慶獻禮活動中,小組成員為社區居民奉上了一臺精彩的多語種詩朗誦節目。組織社區少年與韓國民間社團線上才藝研學活動。不斷展示外事青年作風與擔當,為青年干部增進群眾感情,改進工作作風,提升社會責任意識開拓了渠道。
大興調研之風
小組強化學以致用,推動青年干部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突出以學正風。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圍繞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中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企業、進校園、進園區,走基層、接地氣,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利益問題,切實踐行“外事為民服務”理念。
務實助力國際化街區建設
開展“志承百年榮光 助力歷史街區國際化建設”五·四青年基層行活動,全辦青年赴曇華林國際街區調研,與街區運營負責人、商戶代表和社區網格員面對面交流座談,宣講外事政策,聽取難點困點。針對疑難問題,全辦青年結合外事工作實際建言獻策,與曇華林街區建立外事工作基層聯系點,協助曇華林街區國際化建設。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