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市建設中出現了一些臟、亂、差的空置地塊,如星星點點的“疤痕”立足于日益更新的都市中,既有礙觀瞻,又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

面對此類城市“痛點”,城市管理賦予空地哪些新的價值和生機,怎么惠及老百姓?成為市城管執法委今年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調研整改的重要內容。
市城管執法委在年初定下的整治空置地塊市容環境100處目標的基礎上,大興調研之風,采取座談、走訪等多種方式,開展23次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全市空置地塊的現狀和聽取各方面的整治建議及意見。班子成員帶領相關處室先后深入各區及相關街道,聽取各區、街道的建議和意見;邀請市青聯委員、高校師生、基層青年等代表開展座談交流,聽取意見建議;邀請規劃、園林、建設等方面的知名從業者進行指導。并通過向深圳、南寧等先進城市對標,學習他們在小區內利用邊角余料的空地建設共享花園的先進做法,結合武漢實際,求同存異,形成具有武漢特色的做法。
“眼煩意悶”到“賞心悅目”

65處空置地塊“舊貌換新顏”,見證江城日新月異;
125萬平方米大地“涅槃重生”,刻畫舒適人居環境。
3月洪山區毛坦公園,洪山區毛坦公園作為我市唯一一座“雙擁”公園正式開放,從違建遍地、垃圾成堆的閑置空地到如今兒童器械活動區、智能運動設施、環形休閑廊、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一應俱全的居民休閑娛樂勝地,是洪山區將這塊約13萬平方米的土地提上整治日程,促成了這般“蝶變”。“再也不用在人來人往的小區樓下跑步,這里就有專業的環形跑道。”家住公園旁清江錦城·沁園的劉女士難掩欣喜。
4月漢陽區四新體育公園,漢陽區“上新”四新體育公園,羽毛球館、足球場、籃球館等多類運動場所深受周邊居民的歡迎。這個暑期建成的2000平方米的大型恒溫游泳池,是南國明珠居民何先生和兒子在炎炎夏日最愛的“打卡地”。在此之前,誰曾想這塊地已閑置了20余年,空地周圍有20余個小區、近10萬居民,“這么好的位置,以前每次經過看它空著都覺得可惜,所幸現在已物盡其用。”四新街道公共管理辦馬瑋說。
8月東湖高新區“火車頭嘉年華親子樂園”,8月12日,是東湖高新區“火車頭嘉年華親子樂園”開園的日子,家住高新二路附近的居民們共同期待著帶上孩子,在家門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親子狂歡。是空置地塊環境整治讓這塊閑置20余年的村集體用地獲得“新生”。
沿著武漢長江南岸劃出一道優美弧線的老武九鐵路北環線,自2018年退出鐵路樞紐歷史舞臺后,退而不休,被賦予新的名片——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青山區和平大道與建設六路道口兩側空置地塊,作為武昌生態文化長廊的一部分,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與建設,廢棄鐵路變步道與園路,配套長椅廊橋驛站,目前已進入養護期,開放指日可待。
城市“美顏鍵”仍在按下,經開區蒲潭社區旁的空置地塊,從私墾菜地到平整有序、從遍地垃圾到綠草依依,成為周邊居民日常活動、觀光賞玩、散步踏青的新去處;江漢區北湖街道在轄區各社區空置地塊“見縫種綠”,持續扮靚社區微空間;東西湖區走馬嶺街青鋒社區楊柳青村150號附近空置地塊利用休閑涼亭、水塔等彩繪造景,打造堤防景觀提升工程,搖身一變成為“口袋”公園;武昌區北臨武珞路中學的空置地塊經過除草、平整硬化、鋪設人工草皮后,改造成為附近公共停車場,不僅解決了學校、醫院周邊市民停車難問題,還徹底清理了“衛生死角”……
武漢,每一塊空置地塊正迸出無限發展可能。
“頭痛醫頭”變“整體把脈”

100塊空置地塊,用腳丈量;
23次實地調研,多方察情。
如今一個個顏值與價值并存的地塊,在過去都曾是一道道布滿垃圾或開荒種菜,或亂堆亂放,或亂搭亂建的城市“疤痕”。變化要追溯到今年正式啟動的全市空置地塊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行動。
市城管執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疤痕”并非是近年才發現,城管系統對“疤痕”的修復也從未停止。“以前,我們通過馬路辦公、一線督辦等措施開展整治,但是經常出現‘快速整治、迅速反彈’的情況。”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市城管執法委將全市空置地塊環境整治由“頭痛醫頭”變“整體把脈”。在開展自查的基礎上,邀請第三方開展全方位巡查,摸排全市空置地塊情況;對接市規劃局,全面了解全市儲備地項目情況,進一步篩選、核實可整治可改造的地塊;針對前期排查情況,利用無人機對已摸排出來的空置地塊現狀進行信息采集。選取雖經多次整治仍未根治的典型案例,采取馬路辦公的方式實地深入現場,充分聽取周邊居民對空置地塊的整治需求,全面了解空置地塊整治極易反彈的原因。
近水識魚性,近山知鳥音。經過市城管執法委的全面調查和系統分析,全市空置地塊存在的主要問題水落石出。
正如人們所見,空置地塊普遍存在臟亂差的問題,對周邊城市容貌和市民日常生活影響大,市民投訴多。此外,空置地塊責任主體多,涉及多個行業主管部門,部門之間還未探索出統一、有效的管理模式。部分空置地塊位于城中村改造范圍邊緣,面積小,開發價值低,歷史遺留問題多,造成整治難度大。還有空置地塊平整后簡單打圍屬于無人管理的盲區;也有些進行臨時利用,但存在“用而不管”的情況,導致出現環境衛生問題。
“一塊空地只是簡單地解決臟亂差問題,市民無法在其中獲得生活便利,反彈是必然。如何讓小小的空置地塊發揮著齊全的功能,帶動人們最多的活動,才是努力方向。”市城管執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眾人之智”謀“成事之圖”
24種整治類型,打造群眾福利工程;
3類整治標準, 促進工作精準發力。
調研歸根結底要落腳到解決實際問題上來,顧及“病癥”、對照“病因”,市城管執法委開出了“三個堅持”的“藥方”,全面推進全市空置地塊環境綜合整治。
堅持共同締造。市城管執法委按照“方案+清單+導則+考評+補助”的模式,聯合市規劃局、市園林局、市文旅局和市體育局制發《關于印發開展空置地塊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出臺《武漢市空置地塊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導則》,形成《2023年推進第一批空置地塊環境綜合整治提升任務清單》,編制《市城管執法委關于印發空置地塊環境微改造精提升驗收和資金補助細則的通知》,并召開專題部署會議,系統推進各項工作。與此同時,各區積極發揮人民政府的組織、協調、督辦,統籌城管、規劃、園林、文旅、體育等部門共同推進相關工作,積極發動社區、社會企業、權屬單位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共同推進整治工作。
堅持以人為本。空置地塊整治不僅是翻新,更重要的是使整治工作成為讓群眾看得見、享受得到的公眾“福利工程”。為此,市城管執法委選取花田花海、主題公園、停車場、小游園等24種整治類型,在保證整治后的地塊具有較強功能性、實用性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藝術性,鼓勵整治工作與服務群眾、貼近市民群眾需求相結合,達到“以優美的環境帶動居民保持良好的習慣”,杜絕“破窗效應”,從而徹底改變原來的臟亂差。
堅持因地制宜。空置地塊權屬單位、地理位置、規劃用途、開發周期等情況各不相同,為實現有效的整治提升,市城管執法委結合實際情況,按照“一地一策”要求細化工作方案,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對照基本標準、提升標準、示范標準三類標準開展綜合整治提升,以完成清理、清拆、清潔等為基礎,以建設基礎設施、綠化景觀等復合性場所為提升,以打造地標性、藝術觀瞻性等綜合性利用為引領,打造一批便民場所、網紅打卡地或者地標景觀。
“眾人之力”成“共同之業”
一處一辦法,為空地破局先行探路;
一地一特色,解鎖城市嬗變密碼。
今年,全市將完成100塊空置地塊的環境綜合整治,按照市城管執法委開的“藥方”,各區認領工作清單、對癥下藥,效如桴鼓——
漢陽區先試先行,打響全市空置地塊整治第一槍。漢陽率先在全市開展空置地塊整治,由區委區政府牽頭,區城綜委辦統籌空置地塊整治全過程,推動街道、城管、建設、園林、交通、房管、水務等部門聯動合作,將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門的“單打獨斗”轉變為多部門的“聯合作戰”,形成上下一盤棋,成功整治一批環境頑疾、打造一批亮點工程。位于墨水湖以南、芳草路以東、漢新大道以北的四新體育公園,面積達76308平方米。整治前,群眾普遍反映該地塊環境臟亂差,渣土建筑垃圾滿布,周邊缺乏大型群眾健身娛樂休閑的場地。漢陽區引入第三方企業進行出資打造,并商定委托運營年限。“除了成年人來運動,我們還要把這里打造成一個全齡化體育公園,目前,投入600多萬元的兒童樂園正在打造,預計9月投入使用。”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洪山區以人為本、“六證齊發”,跑出項目加速度。建設毛坦公園初期,洪山區綜合研判,收集周邊居民群眾的結構以及公園周邊的同類綠地情況。結合周邊居民年齡結構以兒童、青少年、中老年為主;職業劃分以老師、大學生為主;從周邊綠地情況上看,附近2公里缺乏大型全民健身、兼具專類植物體驗的綜合性公園,才最終確定了毛坦公園的建設。毛坦公園還是洪山區刷新建設項目開工新速度的項目之一,是區里首個民生領域“六證齊發”的民生工程,區里出臺施工許可“一證制”改革方案,將建設工程開工前所有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張綜合許可證,3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相關審批手續,一年不到,毛坦公園便驚艷亮相。
青山區政企聯袂,“變臉”空置地塊惠民生。該區處于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部分的空置地塊,在長廊項目全面啟動時,由眾多企業以ppp形式參與建設。青山區新溝橋街道借力該項目工程,將這一空置地塊申報為環境綜合整治提升項目,并舉全街之力加以推進。青山區還從相關企業處,無償爭取到了工人村街道宜居路青雅居小區對面空置地塊使用權,其后,在區城管執法局和工人村街的主導下,邀請專業公司進行規劃設計,有序推進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10000平方米的草坪鋪植,正在養護成型中;建成20米臺階步道、硬化坡道路面。整塊空地按照叢林生態區、 草原露營區、廣場休閑區、體育健身區等4大板塊建設,最終打造成集強體健身、游憩休閑、自然教育為一體的社區公園。”工人村街道葉國偉介紹。
東湖高新區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受益。該區鼓勵社會主體依據“誰投資、誰收益、誰經營、誰管理”的原則參與空置地塊環境綜合整治,“火車頭嘉年華親子樂園”便是由關東街轄區的某公司主導運營方向,社會企業出資打造并負責運營管理。值得一提的是,“火車頭嘉年華親子樂園”的空置地塊原定是對照基本標準進行整治,只需完成清理、干凈整潔即可。考慮到以前也整治過,但總是維持不了多久便打回原形,嚴重影響旁邊的武漢東站形象。在東湖高新區城管局和關東街道辦事處的共同謀劃下,多方聯動、共同締造,主動將基本標準調整為提升標準。“與其讓它反反復復影響城市容貌,還不如一步到位,讓曾經的不毛之地不僅有顏值也能豐富居民們的生活,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關東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李選鋒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優美整潔的城市環境與秩序,是人民群眾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今年末,將組織對全市空置地塊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成效進行評比,評選‘十佳案例’,系統總結空置地塊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成效和經驗,對完成治理點位開展‘回頭看’,確保長效管理,切實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使之成為具有社會價值,經濟效益的民生工程。”市城管執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