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科協科普部黨支部創新推出院士科普的武漢模式,鼓勵建設特色科普基地,將全民素質提升和黨建工作深度融合,點燃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科普“新引擎”。

正值梨樹秋播之際,武漢市科協科普部黨支部聯合鄧子新院士農業科普工作室、省農科院果茶研究所為新洲區管寨村的果農們帶來一場堪稱“及時雨”的科普講座。

為有效破解農技推?服務“最后?公?”難題,院士科普工作室的專家還將課堂搬到“?間地頭”,知行合一抓“踐學”。

院士科普工作室的全面推進是市科協科普部以科普厚植創新沃土,爭創新時代英雄城市先鋒隊的具體寫照。盡管成立不到兩年時間,科普部黨支部主動作為,積極履行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牽頭職責,組織引領力不斷增強。

今年全國科普日期間,江城院士科普工作室成果展、青少年創新大賽展、企業創新成果展等現場科普展示活動掀起新一輪江城科普熱潮。除了科普日這塊延續20年“老字號”科普工作品牌,支部開展的“江城科學講堂”、“江城科普讀庫”、“江城科普智慧行”、“江城科普快車”等“江城科普”系列品牌讓為科普工作增香添色。

在加強品牌建設,打造良好科普生態的同時,科普部黨支部圍繞中心抓黨建,探索出一套“四個堅持”黨建工作法,助力業務和黨建工作雙提升。

“四個堅持” 黨建工作法
堅持提高政治站位
弘揚院士精神,突出科普價值引領。
堅持加大優質科普資源供給
積極打造江城科普品牌。
堅持構建“六位一體”高質量科普服務體系
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
堅持發揮科協組織優勢
加強與科研院校黨建聯建。

滿足群眾多樣化的科學知識需求,離不開堅韌有力的人才隊伍。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各級科普人員“主力軍”作用,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高更加“有質”。

為發揮龍頭企業資源優勢和帶動輻射作用,黨支部堅持站在?局謀科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牽頭推進成立由23個特色科普基地組成的武漢市鄉村振興科普基地聯盟,實現科學普及和產業發展雙贏。

作為其中代表,紫薇都市田園科普教育基地憑借占地2500畝的田園綜合體資源稟賦,面向青少年開展自然教育、農業農技、氣象監測、生態保護等領域科普宣傳教育。在全市236家科普教育基地的評估考核中,紫薇都市田園的“產業+旅游+研學”科普模式得到肯定。

未來,科普部黨支部將繼續建強支部、凝心聚力,服務于公民素質提升,讓更多科技創新創造的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武漢加強文化強市和幸福城市建設貢獻科協力量。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