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應對“關稅戰”,黨員干部多次走訪烽火通信、聯想武漢基地,不僅帶去政策解讀,更助力企業開拓東南亞、中東市場;聚焦汽車產業困境,黨員先鋒隊促成東風、上汽通用等整車企業與科技型企業合作,推動1—9月汽車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8%……
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產業轉型壓力,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動力,在產業一線鍛造出一支懂經濟、懂產業、懂創新的“經信鐵軍”。
政治引領鑄“鐵軍” 一線攻堅顯擔當
“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是我們圍繞中心抓黨建的具體體現。”市經信局黨組書記介紹,近年來,市經信局黨組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不斷深化“思想引領、學習在先”機制,創新學習形式,將學習延伸到產業一線、企業車間,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做到“知行合一”。
今年9月,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學創新、提能力、解難題”的調研學習活動在此進行。市經信局黨組書記帶領2名班子成員、近10名局機關處室黨支部書記和11位區經信部門負責人,集中學習研討,向企業了解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最新進程,現場交流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坐在辦公室都是問題,站在工地、車間都是辦法”,這是全局上下踐行“一線工作法”的生動寫照。
“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黨委將企業在科研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訴求寫入年度服務清單;汽車產業處黨支部與南斗六星公司黨支部結對共建,共同破解企業智能化轉型難題;裝備與船舶海洋工程處黨支部組織開展綠色智能船舶“產融”對接、商業航天“基金進基地”等活動,首筆內河新能源船舶貸款助民企駛入“綠色航道”;人工智能產業專班臨時黨支部凝聚多方力量,推動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累計培育大模型74個、智能體129個,建設100余個應用場景……黨旗在產業一線高高飄揚。
淬煉專業硬功 鍛造產業“尖兵”

在推動產業升級過程中,提升干部隊伍能力素質刻不容緩。為培養一批懂科技、懂產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干部,市經信局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契機,實施干部專業能力提升計劃,通過多維培養模式,提升干部政治素養、業務本領和實踐能力。堅持狠抓“干部三學”,即學經濟、學產業、學創新,成立5個研究小組,編制學習簡報99期,以干部素質之“進”,促產業提升之“成”。
同時,打造兩類“實戰課”,讓干部素質快速“進階”。啟動“處長講產業”活動,圍繞產業前沿技術、熱點方向開展交流研討,引導干部精準把握武漢產業脈搏,爭當“產品經理”“產業經理”。舉辦“企業家大講堂”,邀請武漢“根”企業創始人分享創業經歷,“把企業的謀劃變成經信局的規劃,把企業的需求變成政策,把企業的困難變成服務”。干部們不僅學習產業知識,更傳承了產業情懷。
此外,市經信局還總結提煉出產業發展“七字訣”,以“變、轉、新、調、升、投、融”為核心,建立“行業處室+綜合處室”聯動模式,進一步提升干部破解產業難題的能力,先后培育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1個、市直機關“十佳先鋒隊”3個。
暖心服務踐初心 當好企業“陪跑者”
為拉近政企距離,市經信局創新搭建民營企業“早餐匯”+中小企業“下午茶”交流平臺,將企業“請進來”,“零距離”傾聽企業困難和需求。
在市經信局一樓大廳的“企業家書屋”里,干部和企業家通過書籍實現思想的“雙向融合”。政府規劃政策送達企業,企業家薦書讓干部了解企業所思所想。與此同時,“處長下企業”、“一月一鏈”產融對接、“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大走訪等活動常態化開展,推動全市走訪服務企業超1萬戶次,協調解決訴求問題2700多項。
通過“先鋒行·破難題”等活動,全局黨員干部多次深入低空經濟、綠色環保等領域企業,現場座談交流,尋求解決方法,為企業提供“專屬客服”陪伴式服務。推動出臺“民營經濟政策20條”,建立政企常態化聯絡機制,推動政策“實時送”、訴求“即時通”、問題“隨時辦”。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我們將以高質量機關黨建凝心聚魂、提能敢為。”局黨組書記表示,“新形勢下,市經信局黨員干部將始終保持奮勇向前的姿態,以‘敢扛事’之志、‘能扛事’之能、‘愿扛事’之心,沖在產業一線,努力開創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