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口一處由社區角落改造而成的“綠色驛站”里,退休教師陳阿姨正跟著園藝師學習多肉植物的養護技巧。“以前這里堆滿雜物,現在成了我們的小花園,還學到了不少綠植知識。”她笑著說。這樣的“綠色驛站”,如今在武漢已有500余個,如繁星般散落在全市建成區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區,成為黨組織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近年來,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黨組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高質量機關黨建為引領,秉持“做城市園丁、建百姓園林”的初心使命,將黨建工作融入一片片綠地、一座座公園、一處處濕地,讓黨建成果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綠色福祉,讓武漢這座濕地花城越來越亮麗。
強化政治引領 鍛造綠色先鋒生力軍
市園林和林業局黨組書記介紹,局黨組著力打造立體化、多維度學習平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市園林和林業局黨組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逐字逐句深學細悟,把準政治方向。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中心組成員帶頭交流學習成果,各處室、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列席學習,共同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推動“十五五”時期園林和林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
在局系統各支部,“助力支點建設 繪就綠美新篇”學習活動深入開展。通過青年理論學習、“為園林和林業獻一策”征集活動、年輕干部座談會等形式,凝聚起建設美麗武漢的青春力量。
堅決落實“干部素質提升年”要求,市園林和林業局通過專題培訓、崗位練兵、掛職鍛煉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黨員干部在生態建設、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專業素養。以應用型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和“青苗”先鋒隊組建培育為抓手,著力提升年輕干部專業能力。基層黨組織書記帶頭領辦項目,黨員主動認領攻堅任務,形成“書記帶頭、黨員爭先”的生動局面。
如今,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年輕干部隊伍正活躍在生態建設一線,成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重要典范的生力軍。
打造黨建品牌 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依托豐富的森林、濕地、公園資源,市園林和林業局將黨建活動與生態特色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有影響、有溫度的黨建品牌。
目前,全局已成功培育“紅潤公園”市級黨建總品牌,涌現出“書香黃鶴樓”“驛動綠小武”等一批特色子品牌。中山公園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百年閱中山”品牌,在服務市民游客中踐行初心使命;武漢動物園以“黨建聯動·趣愛武動”為主題,傳遞野生動物保護理念;龜山風景區組建“紅色宣講團”,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讓紅色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以來,全市各公園已開展花間音樂會、賞花游、動植物科普等570余場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局系統各支部深入社區基層一線開展樹木修剪、植物醫生等服務活動100余場次。
各基層單位深挖資源,今年又創新打造“古木奇兵”“芳荷研學工作室”等16個特色品牌,形成了百花齊放的黨建品牌矩陣。一個個鮮活的黨建品牌,成為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浸潤著暖意與詩意。
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市民綠色獲得感

市園林和林業局將“支點建設”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深度融合,把建設口袋公園、綠道、林蔭路、開展公園文化活動等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并用心用情解決好公園噪聲、小區綠化修剪等一樁樁民生的“關鍵小事”。
“綠色驛站進社區”活動把綠色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這些由閑置空地改造而成的一站式平臺,集植綠、識綠、養綠、賞綠、換綠、醫綠、購綠功能于一體,成為社區治理的創新樣板。一支由專家、社區園藝師、園丁志愿者組成的2000余人服務團隊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生態種植、自然教育等活動3000余場,惠及群眾超20萬人次。
線上,“綠小武”公共服務平臺集結60位園林專家在線坐診,“AI植物助手”24小時答疑,實現綠色服務從“推窗見綠”到“開屏見綠”的智慧升級,市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養花購花、預約生態實踐等便捷服務。
憑借扎實的工作成效,市園林和林業局先后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等多項國家級榮譽。
“黨建紅引領生態綠,務實功換來滿園春。”市園林和林業局黨組書記表示,將堅定不移以黨建為引領,通過一系列創新實踐,讓黨建工作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既接地氣又聚人心,奮力建設宜居美麗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武漢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綠色動能”。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