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閃耀英雄城”節目領唱合唱《我宣誓》《把一切獻給黨》。

江遠新(左)在手機攝影公益培訓班上指導學員。

武漢科技館一支部黨員蔡超(左)和同事江方一起表演科普劇《大力士》。

武漢文旅志愿者陪伴89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吳克權暢游花博匯景區。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近年來,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指導市直機關文化戰線黨員干部在深入開展模范機關、清廉機關創建的過程中,牢固樹立“以高質量機關黨建引領文化強市建設”理念,堅定文化自信,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為武漢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黨員力量
努力實現文旅融合惠民發展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近年,市文旅局著力打造“紅色傳承——文旅融合促發展,立足崗位創一流”黨建品牌,傳承紅色基因,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努力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品牌,推動文化強市和國際濱水旅游名城建設。
創作紅色精品,生動講好黨的故事
讓更多人了解黨的偉大征程
悲愴的音樂響起,一群共產黨員抱著必死決心,留下絕筆家書奔赴戰場……臺下,觀眾掌聲雷動。2021年6月24日,“初心閃耀英雄城”武漢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首演。這是情景短劇《我要上·葉挺獨立團攻打武昌城》的動人場景。
2021年,市文旅局圍繞“打造一批紅色文藝精品、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目標,用活用好紅色資源,引導專業文藝院團、博物館紀念館創作紅色精品劇目、展陳,講好黨的故事,服務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大局。
武漢歌舞劇院舞蹈團黨支部開展“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主題活動,宣傳委員陳彥杰迎難而上,出任“初心閃耀英雄城”第二篇章舞蹈編導。為真實再現葉挺獨立團“留遺書”情景,他查閱大量黨史資料,多次到紅色教育基地采風,最終將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的光輝形象定格在舞臺上,“讓更多人了解黨的偉大征程,是我們黨員的責任”。
該局還組織推出了38個紅色精品展陳,6條紅色旅游經典路線,持續打造“武漢1927沉浸式思政課”等黨史學習教育品牌。
文化惠民,“我為群眾辦實事”
讓群眾享受城市文化發展成果
“楚劇院‘送戲下鄉’了,快去看啊。”2021年6月23日,新洲區陽邏街道陳咀村村民早早來到演出點。演員們就在簡陋的舞臺旁支起道具桌化妝,拉起一塊大布換服裝……
2021年,市文旅局強化黨建引領,著眼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推動基層黨組織精心組織1600余場次文化惠民活動進社區、進鄉村、進街區、進景區,觀眾累計超過200萬人次。“四進”活動入選全市“我為群眾辦實事”100個重點實事項目。武漢楚劇院黨委致力打造“楚韻發新聲藝術惠民眾”黨建品牌,把經典小戲送到群眾家門口。中共黨員、文華表演獎獲得者周澤浩參加了去年夏天的演出,他說:“老鄉好久沒看戲了,盼著我們去。天再熱,蚊子再多,我們也要全情投入,回報老鄉的熱愛。”
市少兒圖書館黨總支書記、館長鎮火星多次到學校、社區了解群眾需求,建起20個“薪火書屋”;市群藝館黨委書記、館長王志武帶領黨員干部摸清觀眾喜好,不斷豐富“武漢之夏”內容,讓市民享受豐富的文化大餐。
發揮“頭雁效應”,建強支部堡壘
讓更多市民和游客暢意出行
2021年11月28日,為期三天的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閉幕,吸引了10萬人參展逛展,線上線下交易額達2.7億元。看到現場人氣火爆,游客絡繹不絕,局機關第三黨支部書記、市場推廣處負責人周棟對支部黨員說:“大家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為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2021年,該局通過“六比六賽”季度作風標兵、作風建設先進黨支部評比,推動基層黨組織勇挑重擔、爭當先鋒。
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定位“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展會。在前期籌備中,周棟帶領支部黨員節假無休、通宵達旦落實落細各項工作,通過現場勘點、實地調研、上門對接等方式,為參展企業提供最優服務。周棟、劉超宇被評為局季度作風標兵和年度優秀公務員。局機關二支部黨員還積極培育新動能新業態,開拓賞花游、武漢夜游,開發黃鶴樓網紅雪糕等文創新品,成功承辦全國文旅消費促進活動啟動儀式和“5·19中國旅游日”文旅市集,增強了旅游新體驗,促進了文旅消費。
■ 黨建引領 融合賦能
武漢文藝界為群眾提供更貼心文化服務
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創作大批主旋律文藝精品;“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社區鄉村,為群眾送文化服務……近年來,市文聯堅持黨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引導文藝工作者充分發揮優質文化服務溫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提升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守人民立場
創作大批主旋律文藝精品
“作品的每一個故事,都發生在我們身邊,再現了英雄城市的偉大抗疫精神。”2021年4月16日,市文聯黨員、著名作家劉醒龍來到下沉社區,與居民分享自己的長篇紀實散文《如果來日方長》,居民們聽得熱淚盈眶。
近年,市文聯引導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創作了大批深受群眾喜愛的主旋律文藝精品。
中共黨員、著名作家董宏猷創作的長詩《中國有了一條船》,歌頌紅船精神、展望中國夢美好未來。中共黨員、著名作家田天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父親原本是英雄》,入選第五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獲獎教材名單。
2021年7月5日,市文聯組織的“頌歌獻給黨啟航新征程”第十六屆中國合唱節開幕,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讓觀眾謝雨菲心潮澎湃:“這些作品讓人充滿力量,更加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指導成立23個功能型黨支部
黨建引領“文藝兩新”健康發展
2021年12月3日,市殘疾人藝術館、市文聯“紅色文藝輕騎兵”攝影小分隊成員為殘疾人特藝人才拍肖像照、開展攝影培訓。這些成員大多是這個功能型黨支部的黨員,已多次開展“黨建引領,融合賦能”活動。
近年,市文聯不斷加強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以下簡稱“文藝兩新”)黨建引領,指導23個文藝社團成立了功能型黨支部,并從機關選調10名黨員作為黨務工作指導員進行“包保”指導,充分發揮“文藝兩新”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紅色文藝輕騎兵”志愿服務。2021年,他們指導這些功能型黨支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組織文藝惠民活動60余場次,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促進了“文藝兩新”健康發展。
“紅色文藝輕騎兵”民間文藝小分隊負責人、功能型黨支部書記梅建新說:“支部成立后,我們為群眾服務的方向更明確了。”
“紅色文藝輕騎兵”攝影小分隊負責人、功能型黨支部書記江遠新是一名老黨員,她帶隊冒雪深入農村用鏡頭記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為殘疾人開辦手機攝影公益培訓班……多次參加公益培訓的殘疾人苗根三學好了技術,目前在一家影視公司上班。“現在,我們更加明確了文藝志愿服務的宗旨,每次活動都是黨員沖鋒在前。”江遠新說。
■ 打造“‘聚星聚心’科技領航行動”黨建品牌
讓科學更好造福人民群眾
市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市民科學素養持續提升”是“打造文化繁榮的新時代英雄城市”的目標任務之一。近年,市科協通過做強創新科普、做精傳統科普、做深品牌科普,不斷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和市民科學文化素養,凝聚了人民群眾的“心”。
科普體驗館開到居民家門口
黨員志愿者創作表演科普劇
“我們曾共同戰疫、服務居民。疫情后他們還幫助建成了社區科普體驗館。”2022年4月27日,青山區鋼都花園122社區原黨委書記王彥說起她和市科協二支部下沉黨員吳宇明等人的深厚情誼,還念念不忘。
吳宇明是疫情防控期間的臨時黨支部書記,下沉結束后,王彥向他說起社區開展科普活動不專業,尋求幫助。于是,在二支部的組織生活會上,吳宇明和其他黨員熱議“能否在122社區建一個社區科普體驗館?”
經過實地調研走訪,市科協幫122社區建起了科普體驗館,并于2021年3月開放。“科普體驗館開在了家門口,居民可以體驗3D打印,學習模擬火災、地震發生時的應急知識等。”社區科普志愿者彭荷珍十分開心。目前,全市共有37家社區科普體驗館。
科普劇是一種將科學知識融于劇中進行互動表演的獨特劇目,武漢科技館第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傳幫帶”作用,自編自導自演,打造了一批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科普劇,每年表演40余場,場場爆滿。
建設院士領銜命名科普工作室
納入全市“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實事項目
“希望您帶領工作室繼續做好農業科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2年元宵節,市科協機關第二黨支部書記、科普部負責人彭竹春和支部黨員到武漢大學拜訪鄧子新院士。鄧院士飽含深情地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深知農民、農村對科普的渴求,我愿為鄉村振興出力。”
如何讓院士專家走進基層、社區和農村,使科普活動更貼近市民、貼近生活?2020年8月27日,在市科協黨員干部的倡議下,武漢醫學會成立了全國首個院士領銜命名的科普工作室——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又相繼推動成立了以桂建芳、劉經南、鄧子新等院士領銜命名的科普工作室。工作室建設過程中,二支部黨員胡子君做好了跟蹤指導服務。
2021年,建設院士領銜命名科普工作室被納入全市“我為群眾辦實事”100個重點實事項目。截至目前,4個院士科普工作室開展系列科普活動70余場次,惠及武漢千萬市民。
(文/圖:市委市直機關工委)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