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殘聯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加強機關黨建引領,秉持“陽光助殘”理念,堅持黨建領航、先鋒領跑,創新開展“三五”工作法(清廉機關建設做到“五清”、主題黨日雙月雙推進“五問五強化”、黨建殘建“五助先鋒行”),著力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雙向融合,緊盯殘疾人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服務殘疾人群體,持續提升殘疾人工作質效。
聚焦政治引領,抓實思想政治建設

堅持凝心鑄魂強基,增強黨員責任感。始終堅持把落實“第一議題”制度作為持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強化黨員思想淬煉的重要抓手,引導黨員干部在自身工作崗位,在下沉社區、共同締造、鄉村振興、鏟雪除冰等工作中扛旗爭先,持續發揮黨建凝聚正能量和榜樣示范引領作用,激發并增強殘聯黨員的責任感。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員歸屬感。突出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感召功能、保障功能,黨組每年專題聽取黨員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情況報告,開展談心談話和心理健康輔導,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系幫扶困難重度殘疾人專項工作,強化黨員干部身份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激發并增強殘聯黨員的歸屬感。
深化黨建業務融合,增強黨員使命感。大力推進“陽光助殘‘七心’計劃”,以“凝心鑄魂計劃”指導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同向提升。創新開展“陽光助殘 守護安全”專項行動,為35.76萬人次殘疾人投保,投保總金額約7400萬元,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地落實。聚力打造黨建引領事業發展的“紅色引擎”,激發并增強殘聯黨員的使命感。
聚焦規范提升,強化基層組織建設

加強政治引領,支部建設“對標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主業”的意識,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對標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制定黨建工作“三級責任清單”,組建黨員先鋒隊、設立黨員先鋒崗、爭創“星級”黨組織,持續推進支部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黨建業務融合,支部工作“創品牌”。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持續打造“心手相連 特藝發展”“助殘圓夢 就業先行”“康復路上 一個不少”特色黨建子品牌,不斷深化黨建品牌矩陣成果。明確“以實干為榮、以實績為準”的風向標,舉辦“文化助殘”活動82場,線上線下共300余萬人次觀賞;舉辦殘疾人創業幫扶活動108場,孵化創業項目37個、職業技能培訓5784人次;舉辦殘疾人生活重建訓練營8期,殘疾預防生命宣導服務3萬人次,形成了黨建與業務雙提升、雙促進的良好格局。
主動擔當作為,支部服務“求實效”。發揮“支部+”力量,深化黨員干部“一下三民”實踐活動,結合開展“城市更新”、“共同締造”,爭創“新時代英雄城市先鋒隊”。市殘聯系統各黨支部下沉社區,開展政策宣傳、走訪慰問、義剪義診、書畫輔導等“先鋒行”進社區活動;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黨支部進園區為安殘企業答疑解惑,指導新業態就業培訓,拓展就業崗位開發,推薦實現穩定就業3000余人;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黨支部發揮黨員專業優勢,手把手、面對面的把康復服務送到殘疾人床邊病榻,開展輔具維修1400余例、社區康復指導600余人次。
聚焦服務質效,助推模范機關建設

強化服務理念,深化“政治型”機關建設。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增強“三感”:提升政治站位、增強“方向感”,壓實政治責任、增強“責任感”,嚴肅政治生活、增強“儀式感”。通過清單管理“明責”、示范帶頭“領責”、精準分工“履責”、檢查指導“督責”、述職評議“考責”,構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五責”體系。結合“學聽跟”專項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殘疾人及親友、殘疾人工作者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提升服務能力,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構建“班子領學、支部研學、專家導學、實地踐學、黨員自學”的“五學聯動”機制。充分發揮中心組領學促學作用,結合專家教授集中宣講、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對口幫扶村、教育基地開展參觀實踐等活動,強化黨性鍛煉、增強能力本領。圍繞“陽光助殘‘七心’計劃”7大重點領域、27項重點任務,深入基層調研,努力“為殘疾人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
改進服務質量,推進“廉潔型”機關建設。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韌勁抓好紀律作風建設,將紀檢工作和業務工作融合起來,打造“為逆風奔跑者護航”紀檢品牌為事業發展保駕護航。在推進落實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中,運用業務監督促進展、群眾監督盯細節、紀檢監督保成效,切實保障殘疾人群眾合法權益,確保按時完成14708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群眾滿意度100%。以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結合評選作風標兵、樹立先進典型,激勵全體黨員爭做學習先鋒、服務先鋒、創新先鋒。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