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大力開展“清廉機關建設·清廉審批服務”專項工作,聚焦“好正實優”目標,以作風建設為重要抓手,積極打造清廉機關,通過審批提速增效、作風專項整治、完善監管閉環等有力舉措,跑出清廉審批新速度,助力營商環境再優化。
優化營商環境,跑出審批服務改革“加速度”
該局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優化“承諾可開工”制度,推進“用地清單制”改革,強化自然資源要素服務保障,支持“多證同發”,以“告知承諾制”提速規劃方案審查。
推動數字賦能審批服務,實現94項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辦”,“全程網辦”事項占比93.2%,部分事項“全市通辦”“跨省可辦”,實現不動產交易、繳稅、登記“不見面、不排隊、不等候”的全流程網上辦,推進“交房即辦證”改革審批服務跑出“加速度”。
強化制約監督,打造“親”“清”有為審批作風
作風方面,該局全面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治理,對吃拿卡要、權力尋租等問題大“清倉”、大起底,形成問題清單74個,明確措施逐一整改;選聘行業作風監督員,推動發現問題“清阻”;開展“新官不理舊賬”“紅頂中介”專項整治,聚焦審批服務等突出問題進行“清障”;推動現場服務“一次一評”、網上服務“一事一評”,開展“雙評議”不滿意件調查核實、督促整改工作,推進作風問題“清梗”;出臺6個方面16項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促進營商環境優化“清源”,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堅持糾治并舉,著力構建審批服務監管閉環
政策指導方面,該局出臺了《關于開展建設項目告知承諾制抽檢及規范處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并正在進一步完善對應的認定及處罰規程。借助規則的制定和修改完善《行政職權辦事指南》,重點加強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階段告知承諾制事中事后監管,著力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工作閉環。
圍繞審批流程、后臺行為、審批中介服務等16項具體工作排查廉政風險點,制定防控措施,充分運用“互聯網+監管”手段開展“清廉監督”,建立并推廣“智慧國土規劃執法監察信息平臺”,探索研發選址預審職能審批輔助工具、“智慧報地”智能化審批應用、交通市政項目智能化審批應用、土地供應“機器帶人”等智能化輔助審批工具,逐步推進監管事項全程留痕,實現監管公開透明、數據可查。
同時,暢通舉報監督渠道,設信訪接待辦公室、舉報箱,明確公開舉報電話,積極接受廣大群眾監督,搭建溝通“綠色通道”,實現監督效能進一步釋放。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