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第18個國際檔案日即將到來之際,市檔案館以“請聽檔案說:作風建設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武漢篇章”為主題,舉辦“6·9”國際檔案日市檔案館開放日宣傳活動。

活動由“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檔案展覽拉開序幕。珍貴的檔案文獻、照片等資料生動展現了32位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優良家風,現場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次深度的精神淬煉,真正領悟到優良家風對涵養黨風政風、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意義。
“洋廠長”格里希檔案資料捐贈儀式成為活動亮點。威爾納·格里希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國企首位外籍廠長,2018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頒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在線上線下觀眾見證下,格里希兒子貝爾恩德·格里希通過視頻熱情致辭,市檔案館獲贈格里希原始照片、來武漢使用的皮箱等各類檔案資料。市檔案館館長徐輝,副館長馬秀蘭、市委外辦和市檔案局相關領導向檔案捐贈者頒發榮譽證書,市檔案館副館長吳先華與捐獻者代表周健文簽訂《捐贈檔案利用協議》。

捐贈儀式結束后,“崇尚英雄,爭做先鋒:檔案再現蔡以忱烈士光焰”檔案公開課重磅開講。蔡以忱是我黨湘鄂兩省的早期領導人和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以及湖北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也是秋收起義的風云人物,1927年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新中國成立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公開課上,中國作協會員裴高才結合創作烈士傳記《“鑄劍”先驅蔡以忱》和參與籌建武漢黃陂烈士紀念園“蔡以忱烈士事跡陳列展”搜集的豐富檔案史料,生動講述了蔡以忱烈士的光輝事跡。在檔案的印證下,英雄形象更加立體、真實,激勵著大家崇尚英雄、學習英雄,將英雄精神轉化為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動力。
此次開放日活動是市檔案館創新檔案宣傳形式、深化作風建設教育的重要舉措。通過檔案展覽、檔案征集、檔案公開課等多元形式,弘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為推進作風建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武漢建設凝聚強大精神力量,為今年的國際檔案日增添了別樣光彩。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