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創新社會治理、擴大對外交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市民政局作為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應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完善社會組織管理制度,規范社會組織活動行為,加大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引導社會組織在武漢高質量發展中貢獻力量。
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著力點,全面提升社會組織審批效能

圍繞我市重點領域和產業發展,按照“一產業一協會”,重點培育發展科技創新類、產業發展類、文化發展類等社會組織,不斷優化社會組織結構布局。落實社會組織登記“一網通辦”,提供“店小二”“保姆式”的主動上門服務,不斷優化服務流程、簡化辦理手續,打造時間最短、流程最簡、服務最優的社會組織登記審批新模式。推行“網上預審”前移服務關口,對社會組織審批事項全程介入指導,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精簡申請材料,對社會組織有關證明資料實行免提交或告知承諾制;明確社會組織登記辦理流程,對各類表格和示范文本作出規范,并在登記指南中對注意事項做出提醒。
二、以規范管理運行為支撐點,全面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堅持和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推動社會組織成立登記、章程核準、年檢年報、專項抽查、等級評估、教育培訓與社會組織黨建“六同步”,確保社會組織正確政治方向。健全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黨建工作機構、行業管理部門、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配合、依法監管的綜合監管體制,健全社會組織聯合執法機制、資金監管機制,形成社會組織監管的合力。強化科技賦能,推動建立部門間監管信息共享互通機制。推動社會組織建立健全內部機構運行各項制度,指導解決內部治理問題。開展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引導社會組織持續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內部治理、提高服務能力。
三、以服務中心大局為關鍵點,全面展現社會組織擔當作為

推動落實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稅收優惠、人才工作等制度安排,支持社會組織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待遇。加強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建設,加大場地、人才、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政府扶持和多元化社會投入,為社會組織提供綜合服務和指導支持。積極推動社會組織發揮自身特色優勢,積極服務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協商民主,推動社會組織在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參與法律法規研討、代表行業提出意見建議。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優化資源供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養老、托幼、消費等多樣性幫扶;助力創業就業,為吸引高素質人才搭建平臺,吸納高校畢業生穩崗就業;助力公益慈善,積極參與愛心助學、敬老助殘等活動,彰顯社會組織的責任擔當。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