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提出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造超大城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樣板”,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轉型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將以 “三個優勢轉化” 為新坐標,聚力“打造五個區”,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路徑,為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貢獻“三農”力量。
一、堅持將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打造農業科技創新核心區

打造創新策源地,圍繞生物育種、動物生物制品、生物飼料添加劑三大主導產業,以 “用” 為導向融合創新與產業創新,建設武漢國家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實施 “揭榜掛帥” 項目,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建設種業振興承載地,圍繞特色種子種苗種畜禽,促進產學研用結合,構建商業育種體系,延伸種業產業鏈。構筑成果轉化推廣高地,組織 “農創芯動力” 活動,實施 “百千工程”,辦好種業博覽會,推動龍頭企業成果在 “一帶一路” 國家推廣。
二、堅持發揮 “三農” 壓艙石作用,打造超大城市穩產保供示范區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守牢耕地紅線,新建高標準農田,實施糧油大規模單產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提升 “菜籃子”保供水平,建設標準化種養殖基地,推進冷鏈物流項目建設。提高應急保供能力,加強本地和都市圈“菜籃子”保供基地建設,參與構建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增強防災減災和疫病防控能力。
三、堅持推動農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打造現代都市農業標桿區

堅持以工業思維、服務業理念發展農業,把農業建設成現代化大產業。推進農業設施化,建設智能溫室、蔬菜工廠、高效設施漁業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推進加工精細化,培育引進加工企業,加快市級現代農業加工園建設。推進流通品牌化,做優特色農產品,建強 “江城百臻” 區域公用品牌供應鏈,提升品牌影響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建設數字化種養殖基地,推進智慧農機發展。推進三產融合化,挖掘農業、生態、文化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將廣闊鄉村田園打造成市民休閑旅游康養的“后花園”。
四、堅持運用 “千萬工程” 經驗,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

推進縣城和產業 “雙集中”,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在城鎮穩定就業。以縣域為單元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城鄉資源要素配置,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推廣清單制、積分制、數字化鄉村治理等模式,創建文明村鎮和家庭,整治陳規陋習,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五、堅持守牢民生和改革底線,打造共同富裕實踐區

守牢防返貧底線,健全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產業、就業幫扶。激發農村改革活力,穩步推進承包地改革,穩慎推進宅基地改革,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產權綜合交易規范化試點,激活農村集體 “三資”,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深化 “國企聯村” 等行動,健全農民利益聯接機制,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