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多次強調,要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性產業,武漢文旅產業要實現“三個優勢轉化”轉型發展任重道遠。
一、科技賦能文旅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尤其是以AR、VR、XR等虛擬現實技術和AIGC、大數據、移動通訊等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的文旅元宇宙應用場景得以廣泛應用和創新發展,科技賦能文旅產業成為現實的緊迫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出題人”“閱卷人”“答題人”。下一步武漢要搶抓新一輪文旅元宇宙發展新賽道、新機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要求,精心組織實施《文旅元宇宙創新發展2025-2027三年行動方案》,錨定目標,落實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扶持重點項目順利落地,促進全市文旅元宇宙跨越式發展,將武漢科教優勢轉化為文旅產業資源優勢,奮力譜寫武漢文旅現代化新篇章。
二、交旅融合推動實現文旅產業未來轉型發展

高度發達的鐵水公空立體交通網絡,為大武漢文旅產業突飛猛進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武漢正在按照總書記要求,奮力打造長江黃金旅游帶樞紐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城市。當前,長江主軸已經是城市旅游核心區域,長江夜游已經成為城市旅游核心產品,長江輪渡的跨江交通與旅游觀光功能深度融合,人氣爆棚,成功出圈。未來,我市還將建設具備世界影響力的“一橋兩山”文化旅游景區。長江大橋是躺著的埃菲爾鐵塔,一旦成為城市跨江步行橋,將具有劃時代意義,極大提升武漢文旅在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把區位和交通優勢轉化為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強勁動力,武漢文旅重任再在肩。
三、資源整合推動文旅產業轉型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將低碳、生態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優勢,未來文旅產業發展一是要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關系。將文旅資源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大力推進國有文旅企業劃轉改革,做大做強國有龍頭企業。資產變資源,資源轉資本,資本換資金,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努力實現國有資產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二是要處理好事業管理和產業發展關系。不斷健全完善收支兩條線、績效獎勵以及容錯糾錯等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制度,調動基層積極性,讓文化演出、文博場館、文創產品等更多資源進入市場,不斷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激發消費需求,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三是要處理好文旅資源分散管理和集中調度關系。當前,我市文旅資源分散,缺乏統一指揮和調度。下一步,全市要建立促進全市文旅產業轉型發展統一調度和協調推進機制,整合全市優質資源,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