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庭……”
莊嚴的國徽下,1名法官、1名書記員,幾張桌椅,一個簡易的法庭,就這樣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

近日,市法院機關黨委組織青山區法院法官,走進青山區冶金街欣城社區,現場審理一起“房屋漏水”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
案情回顧
原告居民朱某某,被告為小區開發商A公司,消防施工B公司,小區物業服務C公司。2023年7月8日,原告因房屋消防水管破裂導致室內漏水,造成家具、吊頂、墻面等損壞,多次與三被告協商賠償事宜,但三被告公司均拒絕承擔相應責任。8月8日,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三被告賠償財產損失3萬元。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訴前調解,但三被告均認為房屋漏水與己無關而拒絕賠償。
考慮到案件的典型性、特殊性,同時做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市法院決定將普法宣傳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以案說法開展普法教育,于是把“法庭”搬進了社區。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進一步厘清了事實,并對原、被告進行耐心調解,用心釋法,努力化解雙方矛盾,該案擇期宣判。
庭審結束后,承辦法官就民法典中相關法律法規向旁聽的30多名群眾進行了普法。居民葉師傅說:“法庭開在家門口,我還是第一次見,這樣開庭好,到老百姓身邊來,幫老百姓解決問題。為你們法官點贊,為武漢法院點贊!”
市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準群眾訴求,及時解決基層群眾的困難和矛盾。在2023年機關黨建助推城市更新專項行動中,市法院在欣城社區成立法官解憂工作室,定期為居民開展普法宣傳、法律咨詢活動,讓法官變身社區“四員”,及時就地化解群眾糾紛,推動基層治理走深走實。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