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化水資源國家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漢臺青年交流融合,8月28日,市委臺辦全體黨員干部及臺青代表共40余人前往漢口江灘,對武漢節水科技館、武漢防汛陳列展、橫渡長江博物館進行參訪。
節約用水,對于保護水資源安全、水生態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市級國家安全教育基地——武漢節水科技館,兩岸青年被豐富多彩的趣味互動項目所吸引,紛紛上前體驗,在輕松愉快的參訪中,學習了有關節約用水、抗擊水旱災害的知識,進一步認識到維護水資源國家安全的重大意義。

防汛對于武漢這座在水上的城市來說一直是件天大的事。在武漢防汛陳列展的武漢關站歷年最高水位刻度表前,大家詳細了解了武漢地區汛期防洪壓力大的自然地理原因,沉浸式回顧了武漢人民與1931、1954、1998年特大洪水英勇搏斗的歷程,了解了新世紀以來我市抗洪救災工作,切實增強了對偉大抗洪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識。
1956年至1966年,毛澤東同志曾在武漢18次暢游長江。橫渡長江博物館完整講述了毛主席十年間暢游長江的故事,還介紹了武漢群眾性渡江文化的發展歷程,現場的兩岸青年爭相分享自己觀摩“7·16”渡江節的經歷,將活動氣氛推到高潮。
“江城”武漢江河縱橫、湖庫密布、與水相爭、與水共生。此次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以武漢賴以依存的“水”為切入口,將國家安全、科學知識、地理風貌、歷史人文有機結合,為更好地服務在漢臺青立體認識武漢城市、深度融入武漢生活、提升自身水安全意識,提供難得機遇。

大家紛紛表示,本次活動加深了對水資源的認識,深化了對武漢“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理解,寄望兩岸青年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抗洪精神,為共護水資源安全、新時代英雄城市建設、漢臺融合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