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團市委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深入踐行共同締造理念,積極探索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新路徑,打造“青春正當紅”黨建品牌,著力加強公益托管品牌建設,持續推動資源、服務、平臺向基層下沉,以優質安全的托管服務,切實減輕了家長負擔、緩解了學生假期“看護難”問題,探索了共青團融入基層治理新路徑,在服務大局中淬煉黨組織成色。
武漢是全國最早開始實施青少年公益性托管項目試點的城市之一,2016年開始項目連續9年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2024年首次納入省十大民生項目。項目實施以來,逐步形成了“黨政主導、社會協同,立足社區、公益普惠,體系完備、全面活躍”的工作模式,青少年公益托管經驗獲全國推介。今年暑假,在全市開設341個“暑假學堂”愛心托管班,已累計服務少年兒童30萬余人次。
強化黨建引領 打造托管工作“升級版”

堅持黨建帶團建、隊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聯合市委社會工作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等17部門印發“暑假學堂”愛心托管班工作方案,積極推動點位共建、資源共享、成果共用,實現公益托管服務從共青團單打獨斗到各部門協同聯動。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以社區為主要辦班場景,構建群團組織、樓宇綜合黨委、社區(村)居委會、社會公益組織和相關市場主體全面參與的基層托管體系,通過市級示范一批、部門籌集一批、基層自辦一批,推動托管班點位數量較上年度翻一番。緊跟黨建步伐,結合爭創“新時代英雄城市先鋒隊”實踐活動,將抓公益托管工作落實作為檢驗基層黨組織的試金石、磨刀石,持續發揮黨員干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搭建“青年議事會”“青年懇談會”等議事協商平臺,不斷延伸服務觸角,及時收集回應群眾關切,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斷提升社區居民對公益托管的滿意度。
堅持公益普惠 找準民生服務“小切口”

以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為契機,打造全周期服務青年模式,聚焦紓解青年托育難題,推動公益托管在全市160個街道(鄉鎮)全覆蓋,并從社區向商圈、從寒暑假向周末延伸,不斷提升青年城市歸屬感。落實“公益、自愿”原則,由市、區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統一配備活動用具及有關課程資源,全程提供免費服務,切實幫助青年降低養育成本,解除后顧之憂。始終把解決特殊困難家庭所需作為托管服務重點,優先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及雙職工家庭子女,并延伸至新業態從業人員、公安干警子女等群體,精細化滿足不同層次、不同人群的托管需求,用實實在在的幫助傳遞黨的溫暖。
聚合各方資源 激活共建共治“源動力”

堅持把托管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積極拓展基層陣地功能,在309個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21個樓宇(園區)、11個團屬青少年活動陣地及工人文化宮、中小學校等場所設立“暑假學堂”,并利用好“青年社區”微樣板、戶外工作者驛站等,因地制宜開辦愛心托管班。創新資源籌措方式,廣泛鏈接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等力量,充分整合青少年事務社工、“愛心媽媽”、“五老”等團內外資源,發動青年教師、少先隊輔導員等提供課程300余節,不斷提升托管服務專業化水平。發揮“大學之城”的科教人才優勢,動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5所在漢高校的3300余名大學生組團開展托管志愿服務,以“大手牽小手”的雙向奔赴,推動青少年一起收獲、共同成長。
筑牢成長之基 構建多元育人“新模式”

立足共青團主責主業,緊緊抓住少年兒童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創新設置托管課程活動,形成涵蓋紅色教育、傳統文化、科技創新、藝術美育、自護教育、心理健康、體育鍛煉等內容的優質課程活動體系,更好滿足學生假期校外教育需求。緊貼武漢城市發展,創新開展“相約武小安 基地國安行”國家安全教育暑假實踐活動,將垃圾分類、防溺水防詐騙等有機嵌入托管課程,組織少年兒童走進科技館、博物館等感受科學魅力和歷史文化,走進公安、消防、地鐵等不同領域開展職業體驗,走進鄉村、農田參與勞動實踐,著力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勞動、崇尚科學的種子,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守牢安全底線,加強與公安、消防、應急管理、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動,優化安全制度、制發安全指引,落實“四個一”工作要求(開班前1次安全備案、1次實地檢查、1次崗前培訓、1次應急演練),建立每日兩巡查和日報平安工作機制,真正讓“孩子開心、家長放心”。強化規范管理,制定統一的辦班標準和活動安排,做實輔導教師、項目助理、安保員等人員配備,組建市區兩級專班常態化開展督促指導,及時掌握、協調解決辦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團市委機關全體黨員干部下沉一線看現場、問需求、給幫助,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尊重社區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做到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努力把托管服務建設成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載體。加強數字賦能,搭建線上報名和管理平臺,暢通“青年信箱”和“12355”青少年服務臺24小時咨詢熱線,支持青年為托管發展建言獻策,不斷優化區域托管資源配置,努力把公益托管打造成青年積極參與、青少年廣泛受益、社會充分認可的工作品牌。
下一步,團市委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盯群眾所思所盼,從科學布局、創新方法、整合資源、規范管理等方面優化完善,在業務工作中扛穩擔牢政治責任,以機關黨建推動公益托管服務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共青團助力共同締造工作質效,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