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帶著責任、感情、追求深入一線,辦好民生實事,幫企紓困解難,推動實踐活動走深走心走實。目前,走訪企業、社區717次,深入區、街道政務中心調研指導58次,“三張清單”經過5輪滾動更新,累計收集問題120個,已解決108個,贏得了基層、企業、群眾和媒體的贊譽。
一是創新工作方式,辦事實現“面對面”到“鍵對鍵”。針對走訪區政務中心時發現未配備“數字衛兵”防疫設備的問題,該局迅速統籌協調,為江岸區等政務服務中心提升科技防疫水平;對于政務服務智慧管理平臺尚有5個部門6套系統未深入對接、基層接件時間存在重復錄入辦件信息等問題,該局想基層所想、急窗口所急,迅速牽頭組織技術團隊開展聯合攻關,對照事項清單逐項開展系統對接,目前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5個部門6套市級自建系統已完成對接;為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三下沉”,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組織開展事項認領和賬號配置,打通相關部門業務垂管系統,分層級開展業務培訓,目前平臺已下沉到街道、社區,5個部門6大類事項31個業務辦理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已為群眾辦理事項5512件;為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該局持續推進重點電子證照共享應用,更多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實現“面對面”到“鍵對鍵”。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紓困實現“一臉懵”到“一門清”。該局根據“三個清單”有的放矢推進工作,全面梳理企業反饋問題,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合理訴求。針對企業反映零售業“五險一金”補貼優惠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各區“六稅兩費”政策解讀享受落實不一致等問題,該局全面收集國家、省市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相關惠企政策并向企業進行宣講;針對科創公司希望支持申辦“中國軟件名園品牌”的訴求,積極指導準備申報材料,協調省市部門做好申報工作。同時“授人以漁”,幫企業聯系相關招商資源,做好“后半篇文章”,把企業的問題清單當作責任清單,轉化為實打實的效果清單,讓企業從“一臉懵”到“一門清”,幫助企業搶抓機遇、做大做強。
三是健全長效機制,惠民實現“小支點”到“大情懷”。市政數局聚焦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從“關鍵小事”入手,辦好“民生大事”。針對鄉村振興聯系點--江夏區舒安街瓦窯村因嚴重旱情導致引水灌溉難的問題,該局第一時間協調8臺套灌溉設備“下鄉”,及時為2700畝農田“解渴”,把鄉村振興的情懷書寫在田間地頭;針對市民反映辦事停車難、周邊群眾蹭車位等問題,該局通過大數據流量分析,結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優化停車規則、推行分時準入,實現即到即停、辦結離場,迅速緩解老大難問題,全面提升群眾辦事服務體驗;針對東方社區反映籌建黨員群眾e站難題,該局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在支持開發系統、培訓人員的同時,下沉黨員干部齊動手,將庫房更新改造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讓社區工作人員統計分析、數據調用、表格申報等紛繁復雜的工作量“分分鐘”搞定;針對余華嶺社區反映群眾廣場舞噪音擾民、占道和安全隱患等難題,該局主動介入摸排,開放市民之家南廣場,提供活動場地和照明等基本保障,明確雙方負責人加強日常管護,以鄰里和睦、社區和美推動社會和諧,服務超大城市基層治理,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