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體育局在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以“十解十送”專項行動為載體,聚焦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群眾體育需求中“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是優化體育活動供給。扎實推進第十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有序開展,采取公眾投票遴選方式向社會征求比賽項目,參與投票達50萬人次。唱響“安全健身、科學健身、快樂健身”新主題,做到周周有比賽,月月有賽事,預計直接參加人數達到7萬人次,輻射人群接近100萬人次。有序恢復體育賽事活動,與市直機關工委共同舉辦的市直機關職工乒羽網球比賽,吸引了來自近百個單位的1400余名運動員參加。武漢“渡江節”、武漢青少年夏令營、社會俱樂部類攀巖比賽等一系列重要比賽活動相繼開展,群眾參與熱情高漲,積極帶動體育旅游市場和產業復蘇。
二是優化體育設施供給。大力建設市民身邊的健身場地,打通市民健身“最后一公里”。體綠融合有重大突破,配合園林部門將復合利用公園綠地新建100處體育設施列入今年市政府民生實事,正在有效推進,“園林體育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拓展示范工程新內容,除了傳統的“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擦亮小城鎮”三個項目外,還增加了“社區青少年體育活動中心提檔升級”“運動健康指導中心”“少兒戶外無動力健身設施”三個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
三是優化體育服務供給。引導市民科學健身,積極推進集聚區職工家屬體質監測,突出抓好15個重點“體質監測”區和10個“健身器材”配送區相關工作,已進入測試階段。積極配合省體育局國民體質監測,計劃完成3360個樣本量體質監測任務。推行市區兩級公共體育場館節假日期間全面免費開放,享受國家補貼的大型體育場館按要求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35小時。充分發揮“互聯網+體育”模式優勢,通過“武漢智慧體育服務平臺”官方微信公眾號對41家定點游泳場館進行宣傳,進一步提升了體育場館信息化服務水平。
四是優化體育惠民供給。持續開展“夏令營”青少年免費技能培訓,免費為1萬名市民和2.8萬名青少年分別推出了“冰雪體驗”和“冰雪嘉年華”活動。2640名小學生參加了免費滑冰、滑雪運動技能培訓,暑期對全市身體健康的適齡中小學生進行了20余項體育技能培訓。開展體育助力穩經濟促消費激活力活動,全市分4批次在體育消費場景投放2652萬元消費券,第一、二批參加的武漢體育健身場館、培訓機構和體育用品銷售企業超過1800家,擴大了體育惠民規模,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