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黨史研究室黨史專家周薇(左一)在市文物保護單位“漢口碉堡群”前為小學生講述武漢抗戰史。

市殘聯系統舉辦主題為“永遠跟你走”的慶祝建黨100周年音樂黨課。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生命線。近年來,武漢市直機關各級基層黨組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機關黨的各項建設中,準確把握黨員干部的思想動態,從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悶,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壓入手,有的放矢開展工作,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汲取“思想力量”,以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機關黨建高質量發展,為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努力在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當先鋒、打頭陣作出貢獻。
■ “機關干部人人講” 思想解惑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2022年4月29日,在市鄉村振興局舉辦的首場“機關干部人人講”交流活動中,24名機關干部依次上臺,暢談學習體會和工作思路。還在駐村幫扶的“90后”青年黨員胡俊陽對此感受很深,“這次上臺交流,大家圍繞思想上的困惑,講真話,講心里話,通過坦誠交流,敞開心扉,卸下包袱,消除隔閡,增進理解和信任,更加激發了大家為鄉村振興作貢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局里去年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機構調整、職能轉型,一些黨員干部存在迷茫、焦慮等情緒。針對這些情況,局黨組認真謀劃,部署了‘機關干部人人講’這一載體。”該局綜合處負責人王愛蓮介紹。
該局打破領導講課、干部學習的傳統模式,采取“人人講”的形式,讓每一名黨員干部走上講臺,每季度撰寫一篇交流材料,集中匯編供大家學習借鑒,營造了“學理論、常交流、同提高”的互學互促氛圍。
“大家都結合工作實際講,但講的前提是要學,我們利用處室集中學習,利用支部主題黨日、網絡學習等方式爭分奪秒學習,這個月光學習筆記我就抄了3萬字。”胡俊陽拿著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笑著說。
“機關干部‘人人講’活動,是我們基層黨組織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創新舉措,活動不僅鼓舞了士氣、振奮了精神,而且鍛煉了隊伍、強化了作風。”該局機關黨委負責人羅俊說。
■ “談心疏導聚合力” 建強干警隊伍助力口岸通關順暢
貨機落地、收取資料、人證對照、清艙檢查……不到20分鐘,邊檢手續全部辦理完畢。不出廊橋就能完成整個申報流程,不少外國機組員工直呼武漢口岸通關速度“真快”!這一切,都離不開武漢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高效的工作制度和一支思想、業務過硬的干警隊伍。
近年來,該站在創新工作制度的同時,將談心談話“老傳統”轉化為打開思想政治工作局面的“金鑰匙”,聚焦“為何談”“與誰談”“怎么談”“談什么”,制定了一系列鼓舞式、安撫式、疏導式和關懷式的談心談話創新舉措,鍛造了一支堅強的干警隊伍,助力口岸通關順暢。
前不久,該站執勤二隊黨支部書記劉偉強察覺到,執勤組長劉浩在工作中“不在狀態”,瞅了個機會找他談心,劉浩坦言:“組里老同志認為我處理事情不夠成熟穩重,年輕同志覺得我和他們資歷相當,工作協調有些吃力……”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劉偉強說:“執勤組長需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統籌規劃能力,壓力大,但也鍛煉人。別著急,你可以多向老同志學。”劉浩點了點頭,表示“一定直面困難,把小組帶好”。
執勤民警小胡的母親因患白血病反復住院,巨額的醫療費壓得他喘不過氣。上個月,支部通過談心談話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走訪并送上困難補助金,小胡感動地說:“感謝組織在我最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我一定不辜負組織的關心厚愛!”他全身心投入出入境航班邊檢勤務中,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心貼心才能更走心,我們通過談心談話找準問題根源,并通過真切慰問、及時幫扶,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切實讓‘軟功夫’轉化為凝心聚力、催生隊伍戰斗力的‘硬實力’。”該站黨委書記習忠將說。
■ 學身邊榜樣,上音樂黨課 “學聽跟”活動帶領殘疾人聽黨話跟黨走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領下,廣大殘疾人正以昂然向上的姿態,與全國人民一起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22年12月2日,市殘聯組織的“學聽跟”之“追光者·筑夢”活動中,青年竹笛演奏家張琪慧、圖書編輯明廷雄、協理員賀洪震、陽光家園“園長”朱明霞等4名殘疾人線上分享人生故事,感動了無數聽眾和網友。
據了解,2019年起,市殘聯系統持續開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團結帶領廣大殘疾人聽黨話、跟黨走”專項宣傳教育活動(簡稱“學聽跟”專項活動),將專項活動與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寓教于行、寓教于新、寓教于情”,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殘疾人群眾的心坎上,持續提升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受到廣泛贊譽。
62歲的張巧霞從小因病致一級殘疾,坐在輪椅上的她帶領殘疾員工創辦了武漢市華興特種變壓器制造有限公司。2022年6月23日,市殘聯肢殘協會組織各區殘聯肢殘協會的黨員代表到這家企業聯合開展“學聽跟”主題黨日活動。張巧霞介紹了自己艱難創業并成長為市勞模的歷程。她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一名殘疾員工說:“張董事長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
市殘聯還充分利用音樂黨課、線下快閃等殘疾人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方式,積極打造短視頻、抖音、MV等宣教作品,開創“學聽跟”專項活動新模式。曾參加“永遠跟你走”慶祝建黨100周年音樂黨課活動的社區協理員劉松感慨:“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殘疾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事業蓬勃向上。”
■ “紅色基因代代傳” 用足武漢黨史資源開好“紅色講堂”
武漢黨史“紅色講堂”“云宣講”直播、“紅色基因代代傳”系列活動……這是市委黨史研究室近年來推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載體,頗受黨員群眾歡迎。
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就是要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武漢有許多‘紅色地標’”,該單位宣教處負責人說,“我們充分運用這些本土的‘紅色寶藏’,把武漢黨史研究成果融入‘紅色講堂’,在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的基礎上,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紅色講堂”接力宣講,由“一人講”變“大家談”。“紅色講堂”主講人有黨史專家、革命前輩、黨員干部、普通市民,以及戴著紅領巾的小講解員。在“紅色講堂”第一講《風起云涌英雄城》中,武漢黨史專家宋健帶領小講解員們走進武漢大街小巷的紅色舊址,探訪革命先輩的紅色足跡,領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直播活動讓小講解員們深受教育,他們紛紛表示,要傳承紅色基因,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充分運用網絡助力,由“線下講”變“云講堂”。依托互聯網平臺,“紅色講堂”不斷提升傳播力,去年10月,《赤子初心——中共五大代表的紅色故事》視頻上線武漢干部教育網絡學院,由5位武漢地方黨史專家傾情講述中共五大代表堅定信仰、擔當使命、忠誠履職的人生故事,深深打動了黨員干部們,成為熱播的“網紅思政課”。
“紅色故事催人奮進,激勵我們不負韶華、勇擔時代重任。下一步,我們要把紅色資源與新時代特點相結合,將線上傳播與線下活動相結合,讓主旋律更加充沛、高昂。”市委黨史研究室有關負責人說。
文/圖:市委市直機關工委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