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扶貧工作隊來了以后,村里變化蠻大,特別是他們和村干部安排我到光伏發電站工作,解決了我家的燃眉之急。”2月19日上午,黃陂區羅漢寺街道伏東村土主庵灣建檔立卡貧困戶羅守波來到村里的光伏發電站,給發電板做清潔并進行日常維護。去年8月,他兒子羅歡因腦溢血住院治療花了不少錢,市委市直機關工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為他安排了這個公益性崗位。為方便羅守波外出打零工,每周兩到三次的維護工作由他自己安排時間。
19日上午,市委市直機關工委派駐伏東村第一書記徐律帶著工作隊員陳典香、范點點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戶,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公益性崗位工作的情況。在光伏發電站,他們給羅守波送去口罩,提醒他做好個人防護、冬春季防火等。在土主庵灣小廣場,正在打掃衛生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鄒芝榮見到徐律等人,親熱地招呼道:“中午來我家吃飯吧。”徐律笑著說:“謝謝啦!但我們有紀律不能去村民家吃飯。”說起村里的變化,鄒芝榮很開心:“路修好了,環境變漂亮了,每個灣子還新修了公共廁所,現在又在裝路燈。”
徐律告訴長江日報記者,66歲的羅守波夫婦和身患尿毒癥的兒子羅歡住在一起,“老羅是殘疾人,右手因為打棉絮受傷,平時只能打零工,羅歡每周要做兩次透析,家里很困難”。
2016年底,包括羅歡在內的伏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因享受精準扶貧政策,他每年透析的費用個人只需要出1000多元。不料去年6月,羅歡突發腦溢血暈倒,送醫院搶救后住院治療了幾個月,羅守波說:“這次看病花了38萬元,但我們個人只出了兩萬多元。要不是政策好,我兒子就丟了。”
村支書黃正國介紹,伏東村有4個自然灣,265戶985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56人,駐村扶貧工作隊由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和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組派,“去年因為疫情,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很長時間都不能外出打工,我們和扶貧工作隊商量,用光伏發電等扶貧項目的集體經濟收入,為貧困戶提供公益性崗位,幫他們增加收入”。
經商定,安排羅守波對光伏發電站進行日常維護,其他17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輪流參加村灣環境整治,打掃4個新建的公共廁所和小廣場等公共區域。還有一名沒有勞動能力的76歲老人鄧春容,則進行精準扶貧政策兜底。春節前,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和老人結對幫扶的黨員周華明得知她家缺少被褥,還利用周末買好了被褥送上門,鄧婆婆拉著她的手說:“你這個女伢就像我姑娘一樣貼心。”
據了解,伏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無一人因疫返貧。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