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地處武漢市老街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湖北全省總工會舊址、劉少奇同志舊居三處革命舊址組成,展陳面積約3060平方米。
1926年到1927年,工人運動的浪潮在此達到高峰——中華全國總工會以武漢為中樞,指揮全國工人運動。工人運動第一次形成全國規模、此呼彼應、奔涌浩蕩的壯闊局面,走在了全國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的最前沿。
活化利用革命文物
擦亮全總舊址紀念館“工運記憶”
全國總工會舊址和湖北全省總工會舊址為左右兩棟西洋式建筑,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少奇同志舊居為20世紀20年代初興建的石庫門里分式民居,1983年被公布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同意,恢復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2022年11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
三棟建筑歷經百年滄桑,飽受自然災害、戰爭的侵擾和歲月風霜依然保存相對完好,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修繕時結合歷史考證和現狀分析,遵照“最小干預”的文物保護原則按圖索驥進行設計施工。由專業工匠采取原工藝進行1:1原樣修復,外墻雕花、屋頂山花、寶瓶欄桿等恢復原有形制,建筑歷史外觀及風貌得以還原,壁爐、木質樓梯、馬賽克地磚等元素重放光彩。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右)及湖北全省總工會舊址(左)
深入研究工運歷史
解鎖奮斗歷程中的“精神密碼”
舊址紀念館的基本陳列“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武漢歷史陳列主題展”,是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與大型紅色主題基本陳列相互兼顧、相得益彰的典型案例。
展覽包含“北伐軍興 湖北工運復興”“全總遷漢 工運波瀾壯闊”“踣而復起 挽救革命危機”三個部分,以1926-1927年全總在漢期間的工運歷史發展為脈絡,以全總指導各地工運斗爭歷史為主軸,錨定歷史大事件,通過239件展品、458幅文照,利用微縮景觀、沙畫、觸摸屏、浮雕、版畫、油畫等展示手法,全面立體再現大革命時期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同時秉承保護中復原、復原中體驗、體驗中傳承的原則,深度挖掘史料,恢復建筑的原有功能,對展館內24處空間進行了復原,真實、生動再現了當時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湖北全省總工會在此辦公的場景,達到了展覽風格與建筑風格和諧一致的效果。

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武漢歷史陳列主題展
在深入挖掘工運史料的基礎上,圍繞弘揚工運精神策劃主題展覽并送展到基層。2023年,與福州市馬尾區檔案館聯合策劃“戰斗在京漢——紀念京漢鐵路大罷工100周年”主題展。2024年,以1925-1927年間15位女性工人運動領袖的事跡為主線,策劃《工運女杰——1925-1927工運她力量》展覽,在光谷信息產業園、粵漢鐵路遺址公園、裕大華集團巡展,參觀職工超過20萬人。

《工運女杰——1925-1927工運她力量》走進裕大華
今年,為迎接全總百年華誕,正在策劃《筑·魂——百年工運》展,全面展現中國工會百年來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偉大征程中蓬勃發展、建功立業的奮斗風貌。5月開展后歡迎廣大觀眾前來觀展。
傳承賡續紅色血脈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開館以來,先后被授予“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北省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漢市直機關黨員干部教育基地”等,積極發揮紅色工運教育實踐陣地的育人功能,與大中小院校、企業等融合共建,開展了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紅色思政活動等。

勞模代表在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重溫工運歷史,傳承革命精神,用勞動創造幸福。
開展紅色教育,強化職工思想引領。根據職工需求,對歷史文獻、檔案、照片等史料進行細致梳理和深入研究,制作《歷史回響·工人力量》短視頻,豐富拓展職工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組織勞模、工匠、先進職工代表分批走進紀念館,開展“尋訪初心之地,銘記奮進之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題活動。聯合武漢輕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開設“工人大思政課”微宣講、“百年工運·尚德里”系列思政課。開展工運紅色印跡尋訪、“主播探館”網絡直播等活動,讓紅色工運資源煥發出勃勃生機活力。開館以來,共接待530多批次、近2萬名職工參觀學習,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

產業工人“在革命舊址唱出工人的歌”

武漢市水務集團在舊址紀念館學習參觀,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