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城遺址距今約有3500年的歷史,是目前我國長江流域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商代早期城址,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商朝南土中心城邑”、“長江中游早期青銅文明中心”,其燦爛的青銅文化,較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完備的城邑形態和功能,對研究城市文明發展史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占地面積4.86平方公里。公園核心區及博物館區域由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負責管理。遺址博物館坐落于公園西部,占地約2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3萬平方米,展廳面積3800平方米。博物館建筑采用“半嵌入式”設計將博物館建筑消隱于樹叢中,將遺址本體作為最大的展品,觀眾站在博物館屋頂,可遠眺遺址核心區。
自1954年發現以來,盤龍城遺址的考古工作持續至今,為長江流域考古工作持續時間最長、工作最為系統的遺址之一。歷經多年的考古工作,發現有城垣、壕溝、宮殿基址群、貴族墓葬、鑄銅手工業作坊等遺跡現象,展現出了遺址極高的社會等級。盤龍城遺址的考古工作,不僅極大推進了我們對于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的認識,更是成為新中國考古學科發展的一個縮影。盤龍城遺址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公布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017年,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標志著武漢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誕生。2018年,設立中美盤龍城聯合考古工作基地;同年,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榮獲了“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這是全國文物系統的最高榮譽。2019年,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基本陳列展覽榮獲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20年,“江漢泱泱 商邑煌煌——盤龍城遺址陳列”獲評全國十大精品陳列。2022年,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獲評“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2024年,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榮獲“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十佳案例”、“2023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案例”。
基礎陳列介紹
第一展廳“浪淘千古”,共分為“發現盤龍城”、“認知盤龍城”、“尋根大武漢”三個單元。主要介紹了盤龍城遺址的發現、考古工作歷程及武漢城市發展史,解讀盤龍城為什么被稱之為“武漢城市之根”。
第二展廳“故邑風物”,共分為“城邑演變”、“城邑生活”、“城邑生產”、“城邑建筑”四個單元。按照初興、繁盛、持續發展的時間脈絡講述了盤龍城遺址的滄桑變遷,通過文物、藝術品、多媒體、場景復原等手段,從生活、生產、建筑等方面呈現出盤龍城先民們欣欣尚榮的日常場景,其上展的青銅器數量多、禮器組合完備、紋飾精美,體現了盤龍城作為“長江流域青銅文明中心”的定位。
第三展廳“角立南土”,共分為“盤龍城與夏王朝”、“文化交融”、“南土重鎮”三個單元。立足整個夏商王朝,介紹了盤龍城所在歷史時期的大背景,梳理了盤龍城與其他文化和城邑的交流融合,體現其“南土中心城邑”的地位。
參觀指南
參觀時間:
9:00—17:00(16:00停止入園入館)。
周一閉園,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咨詢電話:027-61915773(9:00—17:00)
交通指南:
地址: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盤龍大道一號。
公交:乘299、296、286、289在肖陳灣站下,295路在羅納河谷站下向該公汽行駛方向行走100米即到。
地鐵:2號線盤龍城站D出口出站后,往前直行450米即到。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