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黨支部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牢固樹立“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業務”理念,在校(院)領導的全力領導與支持下,全體黨員將爭創“新時代英雄城市先鋒隊”主題實踐活動作為年度重點黨建任務抓牢抓實,探索總結了“四雙”工作法,推動機關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先鋒隊創建工作情況
(一)強本領,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雙手抓”。先鋒隊創建是激活業務發展動能的過程。支部立足自身實際,把黨建的謀劃、引領體現在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依托自身專業優勢,以標準化推動支部建設規范化。通過支委換屆選舉壯大了班子,進一步增強了組織活力;按照武漢市直機關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指導標準五大類44個方面,制定了支部自身建設執行標準,明確了先鋒支部創建質量要求,把嚴格對標對表貫穿年度工作的全過程,黨支部黨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二是嚴格組織生活,以黨建實務引領工作業務。支部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等制度要求,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支部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要求,在提升支部黨員黨性修養的同時,充分彰顯支部黨建理論專業性,推動黨務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促進支部政治學習融入科研探討,實現聯系實際講黨課與支部集體備課與試講互聯互動。扎實有效開展支部學習活動,先后4次組織以專題備課會形式開展專題研討交流,實現支部書記和黨員“上黨課+專題備課”兩結合,做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三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百年黨課基層行”、“紅色足跡在武漢”等重點工作中勇擔當、善作為。在對口扶貧、疫情防控、文明單位創建等工作做實功、重實效。2022年度,支部黨員下沉單位對口社區30余人次,完成下沉時長百余小時。
(二)顯擔當,教學培訓與科研咨政“雙創新”。先鋒隊創建是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的過程。黨史黨建教研部黨支部多年來圍繞武漢紅色文化持續深入探索,在教學、科研、咨政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為先鋒隊培育提供了堅實基礎。一是以教學為基礎,深化“以黨史鑄魂”品牌內涵。在黨史教研中鉆研黨史,在黨性教研中錘煉黨性,支部打造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武漢的光輝歷程”“聚焦1927:中共中央在武漢”“武漢會戰:抗日戰爭轉折之戰”“從武漢戰疫看百年黨的領導力”“支部書記我來當”“紅色家書:穿越時空的會面”等一批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紅色講堂。特別是“中共中央在武漢”紅色精品現場教學,講清楚了歷史選擇武漢的時代意義及其對建設新時代英雄城的現實啟示。課程開發至今,累計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上萬人次,成為英雄武漢的一張經久不衰的亮麗文化名片。一堂堂的紅色課程深挖黨史,叩問黨性,觸及靈魂,在使學員接受黨性錘煉的基礎上,教師做到了先學一步,多學一層。二是以科研為支撐,提升“以黨史鑄魂”品牌影響。支部黨員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細作,推出了《早期馬克思主義在武漢的傳播》《八七會議生動演繹偉大建黨精神》《中共中央組織部在武漢期間黨的組織工作的歷史貢獻和及其時代價值》《永不褪色的會議:武漢紅色場館尋訪》等一系列學術文章和專題著作。支部黨員以團隊攻關完成《抗疫精神與黨的領導力》《武昌1938》《武昌紅色建筑》《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及黨建研究會重點調研課題《社區干部武漢黨史教材》等重點重大科研項目。三是以教研咨轉化為目標,形成“以黨史鑄魂”品牌示范。建黨百年,支部在部門既有20余個教學專題的基礎上,帶動全校六個教研崗位黨支部,推出“百年輝煌黨課基層行”系列活動。支部以極大的胸懷視野和使命擔當,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研究,打造“沒有圍墻”的黨校、“不走”的宣講隊,“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街道”宣講350余場次,覆蓋基層干群3萬余人次;聯合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研究室主辦“黨的足跡在武漢”宣講直播,精選12處紅色遺址遺跡,在武漢電視臺等媒體平臺宣講直播,部分在央視新聞網直播,累計超過267萬網友在線觀看,社會反響熱烈。活動被納入《中共武漢市委在全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中共武漢市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2021年工作要點》。在既有本職工作做到“干部培訓有質量”的基礎上,實現了“黨史宣講有影響”的社會目標。
(三)重實效,授課對象與教師隊伍“雙培養”。先鋒隊創建是一個培養人才、鍛造隊伍的過程。支部長期致力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理論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和理論分析,最終形成有見解的研究成果,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合理化建議,為地方黨委、政府提供決策依據。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教育黨員的功能。支部定期選送中青年教師到中央黨校、延安、井岡山進行學習交流,提升業務能力。同時,支部黨員積極要求進步,已經有一名黨員到武漢大學進行訪學。二是認真履行服務群眾的職責。支部每年下基層宣講覆蓋干群逾萬人次。老師們融入基層,圍繞整體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黨建治理效能問題、民呼我應辦實事長效機制問題、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問題等,接受政治訓練、思想淬煉和實踐檢驗;深入一線,了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三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支部積極參與全市重點工作和重大任務,選派教師參加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專項課題調研。在理論和實踐的雙向奔赴中,支部黨員成長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能夠讓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干部。
(四)敢作為,先鋒支部與一流部門“雙創建”。先鋒隊創建是聚合力、擔使命的過程。支部始終嚴格以《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為根本遵循,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過硬的政治素養完成使命任務。一是創新精品課常態化培育機制。制定《精品課常態化培育行動計劃》《關于鼓勵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的意見》,常態化打磨、培育精品課。五人次參加“全市黨校系統首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品課比賽”,支部連續三年獲評精品課6門。二是建立課程需求響應機制。開展常態化試講,新開發專題14個,其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專題5個,黨性教育專題9個。三是建立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機制。支部鼓勵開展教學方式創新,結構化研討、微行動學習、情景式、分段式、現場式、綜合式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學中廣泛應用。創新開設互動式課程和研討式學習,受到學員好評。近年來,黨史黨建教研部多次在武漢市委黨校部門考核和支部書記述職評議中名列前茅。
二、成果及成效
黨史黨建教研部黨支部立足主責主業,有力有序完成各項創建工作,推動支部在加強黨的建設,增強組織功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及突出示范引領功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教學科研有質量。支部黨員承擔主體班五分之一的教學任務,每名教師均超額3倍以上完成工作量,近五年教學測評優秀率平均為95%以上,評估效果校內名列前茅。10余個教學專題獲評教學名課、精品課。支部黨員參與撰寫的中組部教材獲市領導肯定性簽批。在追蹤現實熱點問題上,教師撰寫的《武漢市市直機關干部思想政治狀態研究》《從嚴管理監督干部更好激勵擔當作為》《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社區“阻擊”作用的建議》等咨政建議獲市委相關部門采用。
(二)隊伍建設有新貌。通過發揮專業優勢,黨史黨建教研部黨支部積極將近年來黨建理論研究取得的成果運用到實踐中,進一步規范了支部工作和記錄流程,細化了支部組織生活工作清單,黨支部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建設得到豐富、完善和深化。支部黨員的凝聚力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進一步凸顯,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真正得以體現。支部書記翟一博同志獲得“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評武漢市“防疫先進個人”。王云燕同志入選“武漢黃鶴英才”,多位老師獲得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2年度工作中,黨史黨建教研部榮獲“績效目標管理先進部門”;所在支部獲評“武漢市委黨校機關作風大競賽作風建設優秀黨支部”。
(三)示范引領有實效。黨史黨建教研部在做好自身支部創建的同時,充分發揮先鋒隊創建在全校的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推動創建工作取得最大化成效。黨史黨建教研部支部連續多次積極與院校其他支部一起開展文明創城活動、“支部+支部”聯合主題黨日,邀請兄弟教研部門教師共同參與紅色線路研學項目的合作開發,不僅增加了共創共建的合力,也在全校范圍的創建活動中產生了有效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本稿件為武漢機關黨建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武漢機關黨建網聯系)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